一、上半年服務業發展總體情況
(一)增速回升、穩步復蘇。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完成916.52億元,增速比一季度提升2.3個百分點,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68.23%。其中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,增加值同比增長14.9%,上拉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.5個百分點;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.4%,上拉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.3個百分點;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4.5%,上拉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.3個百分點,服務業內部結構不斷優化,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.28:29.49:68.23。
(二)投資下降、項目恢復。上半年受疫情影響,全市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2.8%,低于全市投資10.6個百分點;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73.7%。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逐步恢復,上半年全市5000萬元以上服務業重點項目共計170個,總投資達2071.51億元,累計完成投資553.56億元,上半年完成投資68.49億元。
(三)貢獻放緩、消費回暖。上半年,全市服務業完成稅收收入125.3億元,占稅收總量的49.1%,同比下降1.1%,其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實現稅收增收,分別增收4.5億元和3億元;批發和零售業減收嚴重,同比減收6.4億元。消費市場逐漸回暖,上半年,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8.9億元,增速較一季度增長9.4個百分點。
二、上半年服務業重點領域運行情況
(一)金融業實現逆增長。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,全市金融業實現逆增長,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增強。6月末,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、貸款余額分別為6518.56億元和8834.41億元,分別同比增長5.74%和同比增長7.22%。疫情期間落實各項助貸惠企政策,對680家企業共計4060筆業務進行展期,展期額56億元;向30多家金融機構提供264個重點項目和400多家企業的短期信貸需求情況,向272家企業提供180多個信貸產品信息;實現金融機構聯系對接企業267家,簽約授信企業66家,簽約授信金額82億元;全市小貸公司累計貸款余額57.2億元,共涉及7642戶10443筆。
(二)大數據產業運行平穩。以云服務、物聯網等為代表的大數據產業持續發力。目前,我市浪潮內蒙古大數據產業園、白塔空港創新創業基地等信息產業項目總投資9.68億元。上半年,我市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49285萬千瓦時,同比增長6.2%。建立大數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,目前已有入庫企業45家,為大數據企業線上培訓10期;疫情期間為支持我市企業線上辦公出臺免費上云政策,共開通云服務器53臺,云存儲64T,免除云資源費用45萬元。
(三)電子商務持續發展。截至目前,金橋、金川、金海、新城、盛樂、農牧業電商園等電子商務集聚區有600多家電商服務企業簽約入園,今年上半年,實現電商交易額605.44億元,占自治區比重為40.12%。我市積極響應國家“品牌消費、品質消費”雙品購物節活動號召,組織電商企業參與各大電商平臺促銷活動,活動期間共監測我市240家企業線上店鋪、1088個品牌、2.1萬件商品實現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8904.6萬元。
(四)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。目前,全市共有各類物流企業643家,具備倉儲、配送功能的物流園區(配送中心)70多家,綜合性物流園區10余家、區域性配送分撥中心50多家,形成末端配送網點近800個、智能快遞柜6.8萬個格口的發展格局。上半年,全市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0.04億元,同比增長14.98%;郵政服務業務總量累計完成7.8億元,同比增長9.12%;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742.99萬件,同比增長11.43%;業務收入累計完成7.13億元,同比增長19.03%。
(五)文化旅游受疫情影響較大。內蒙古革命歷史博物館、文化客廳、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等23個文化旅游產業融合項目正在有序推進,累計完成投資50.57億元,受疫情影響,上半年完成投資1.73億元。加快推進文化旅游市場復工復產工作,向旅行社暫退部分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,截至目前,全市275家旅行社有228家申請退款,暫退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4284萬元。受疫情影響,上半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數812.11萬人次,同比減少49.3%,實現旅游收入106.84億元,同比減少63.2%。
(六)房地產業有所增長。上半年,我市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4.5%,上拉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.3個百分點;房地產業項目完成投資59.22億元,同比增長64%。商品房新開工面積為233.63萬平方米,同比上漲4.1%,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為159.84萬平方米,同比上漲5.01%;商品房上市面積316.09萬平方米,同比上漲133.95%,其中商品住房上市面積278.14萬平方米,同比上漲226.57%。
(七)養老服務業保持穩定發展。截至上半年,全市共有養老機構數量共363所:其中福利院、福利中心8所,老年養護院2所,社會公辦養老機構23所,公建民營養老機構5所,敬老院7所,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82所,互助養老幸福院233所,12349便民為老服務中心3所。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已入網老人13.7萬人,志愿團隊10個,發放一鍵通手機終端7206部,綠手環2.9萬個,關護通806臺,呼叫中心總話務量為28.5萬次,服務老人達到20.2萬人次。
(八)科技服務業穩步提升。今年上半年,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.4%,上拉地區生產總值增速0.3個百分點。我市獲自治區技術交易后補助項目87項,獲后補助資金總計1117.7萬元,技術交易后補助項目涵蓋乳業、生物醫藥、電子信息、大數據應用、能源電力、新材料和生態環保等領域,加速科技成果在我市轉化落地;上半年,我市新增3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,并獲得150萬元后補助資金支持。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5.4億元,其中技術交易額3.94億元。
三、存在的主要問題
(一)項目投資拉動作用減弱。今年上半年,受疫情和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,企業無法開工、資金短缺、土地制約等導致大幅收縮投資,服務業重點項目總體推進緩慢,主要靠續建項目拉動投資,存在新增優質項目少、新引洽談項目落地難、儲備存量項目支撐不力等困難。上半年,服務業重點項目170個,開工率僅50%,新建項目占比33%。
(二)服務業結構仍需優化,層次仍需提升。雖然全市服務業結構有所優化,但我市新興服務業規模還不大,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比較粗放、個性化供給不足;我市服務業企業在全國全區知名的旗艦型服務業企業還很少,信息傳輸、軟件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、金融業、房地產業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不足30%,現代服務業急需要進一步提升。
(三)要素保障有待加強。在要素配置、財政扶持、人才引進等方面我市對服務業的支持力度還不夠,如工業設計、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政策吸引不足,新興服務業鼓勵發展政策偏少,高端服務業人才吸引政策及服務業對外開放政策缺乏。
四、意見建議
(一)轉變發展思路,進一步培育新動能。啟動實施呼和浩特市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實施方案,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;組織編撰《呼和浩特市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》,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突破口,大力發展現代物流、信息服務、大數據服務、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,加快新技術、新業態、新產業、新模式的應用、發展、引進、創新,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。
(二)強化政策支持,進一步增強發展動力。進一步加強已出臺的各級服務業發展政策的貫徹落實,盡快出臺實施促進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若干政策,努力吸引各類資源要素向服務業集聚,為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加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。
(三)強化改革創新,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。深入推進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,加強對集聚區改革試點工作的督導和推進,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,推進新興服務業項目建設,打造京蒙合作項目承接區,引導集聚區在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方面創造經驗,提供示范。